京东方在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双子塔的异形楼体高清显示方案
“世界显示看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中国显示”看哪里呢?成都或许是一个强有力的候选者。
不出意外,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显示屏量产生产线将于近期在成都下线点亮,这是Micro-LED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建设的一个新台阶。而更早一点的9月,BOE(京东方)投建的国内最高世代柔性面板生产线——第8.6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全面封顶,按照计划,设计产能为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2290mm×2620mm)的该产线预计在2026年10月实现量产,2029年达到满产。
众所周知,新型显示的未来比拼点在于OLED尤其是柔性OLED,在于Micro-LED,在于本土化配套能力,在于上下游协同效应,而这些,成都市恰好都占优势,“中国显示看成都”值得期待。
卡准OLED发展“黄金时代”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截至2024年10月,四川省AMOLED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6%,全球近20%的柔性屏在四川生产。四川省正在以成都、绵阳为中心布局,加快建设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
OLED是我国继液晶显示之后,又一个产能迅猛追赶的显示领域。在2024年10月举行的一个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指出,2023年,我国OLED面板产能达1705万平方米,占全球 OLED 产能的46%。而待2026年京东方在成都投建的国内首条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量产后,这一比例将大幅提升,四川及成都在全球OLED屏市场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
以国内首条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为抓手,成都市在高世代OLED领域的布局,是对OLED市场的完美卡位。显示领域知名市调公司Omdia最新的《OLED显示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市场正加速从LCD到OLED的转变,预计到2025年,中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的出货量将达到10亿台的峰值。Omdia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分析称:“在达到其峰值后,中小尺寸OLED显示面板预计将享受长达数十年的黄金时代,尽管它们最终可能会被Micro LED显示面板的出现所影响。”该公司还预计,受IT OLED市场带动,2024年,9英寸以上的大尺寸OLED出货量预计将同比增长116.5%;2025年则预计同比增长32.7%。
体系化攻关新一代显示技术
将于今年12月点亮的成都辰显光电全球首条TFT基Micro LED显示屏量产生产线,正是谢勤益提到的“最终可能挑战OLED地位“的Micro LED显示面板技术。在抓高世代面板产能的同时,成都正在以开放的态度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一代显示技术。
辰显光电Micro-LED显示屏
围绕印刷OLED、Mini/Micro-LED、硅基OLED、激光显示、全息显示等前沿显示技术,聚焦量产化工艺技术、生产所需关键材料以及巨量转移、激光剥离等关键设备和零配件,成都开展了体系化攻关。据介绍,近三年,成都新型显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2万余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000件。
2022年10月,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获批组建,这是四川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成都已经拥有4个国家级、7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瞄准新型显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本形成了集创新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成都市经信局方面表示,通过体系化构建新型显示领域创新平台,未来2年,成都市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协同平台,在Micro-LED、QLED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到100项,并制定10项国际国家标准。
列清单完善显示产业链建设
2023年6月,成都中嘉微视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特殊气体环境制程中的自动光学检测机成功下线,过去,这种检测设备长期依赖于进口,是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上较为薄弱的环节。这是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不断完善本地化配套能力的一个“小成果”。
2022和2023年,两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共集中签约新型显示合作项目198个、签约金额超过3200亿元,促进形成了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建圈强链新生态,随后,成都市又相继推动业桓元宇宙MR智能穿戴光学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德赛西威中西部制造及研发总部项目、日东电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偏光片生产基地项目等落地,不断培育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强链补链新动能。就在今年10月,又有6家新型显示产业配套企业签约落地成都,8家成都新型显示企业分别与14家企业完成产业供应链供需签约,签约金额超6000万元。
10月10日举行的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链招商对接暨供应链供需对接会现场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历史,就是龙头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游共同创新,不断夯实能力的过程。从几个企业到一个产业集群,目前,成都新型显示产业已经覆盖玻璃基板、掩膜版、偏光片到面板制造,同时带动手机、平板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成都造”不止于显示屏制造,更是从内到外、从上游到下游全产业链的“成都造”。据介绍,目前,成都显示产业链完善度已达73%,产业配套率46%,研发投入占比达7%,新产品产值率也达到了76%,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成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主营收入保持不低于20%的增长态势,规模占全国的规模已超过15%,2023年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年)》中,成都以“柔性屏出货领先,产业链健全”位列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前三。
施政策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一个产业建设得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具体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更是决定产业能长多大走多远的关键要素。成都市出台了全国唯一专门以“新型显示”命名的产业扶持政策《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为推动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协同配套发展,两地印发了《川渝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方案》《推动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挥成渝地区全国最大的AMOLED面板和无屏显示生产基地优势,加强新型显示产业链合作,打通产业、人才需求供给渠道。
成都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在若干政策支持下,成都市给到企业的,是扎扎实实的服务、真金白银的扶持,成都中嘉微视科技的自动光学检测机研发成功并商用后,当年就获得成都市经信局给予的150万元光电产业供应链协同专项奖金。成都市针对新型显示相关投资、生产、技术创新等项目,给予奖励金额从2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
人才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成都市的65所高校每年毕业生超33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超650万人,居全国第4位。2022年,成都发布《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加强包括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在内的11个产业链重点领域的人才吸引。显示企业的发展也吸引了相关领域人才,进一步带动了产业发展。同时,成都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极投入,以“宜居”“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等标签塑造成都城市形象,吸引各类人才来蓉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