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北交所开市两周年 探索精准普惠服务中小企业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姚均芳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开市两周年。两年来,以“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为定位的北交所,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绿色等领域集聚。下一步,北交所将聚焦“三个统筹”“四个联动”推进市场高质量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9家,总市值超28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81%,民营企业占比88%,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1%,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五成。
“与服务成熟企业不同,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差异化制度安排。”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交所特色制度体系突出精准、普惠的特点。准入标准与科创板、创业板保持一定差异,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品种、融资方式,实施做市交易,设置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
“北交所‘快速融、解急需、按需融’的差异化融资制度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效匹配。”开源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说,北交所开市以来上市的企业中,单只新股公开发行募资总额最高6.5亿元,最低0.68亿元,既能满足优质公司的大额融资需求,又能实现灵活便捷的小额融资,体现了普惠金融理念。
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
从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板)到新三板,再到北交所,全链条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近期,三四板市场制度型对接实现破题,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制度平稳推出,畅通了区域性股权市场优质企业到新三板的便捷通道。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北交所上市路径也得到优化,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口径为“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将缩短符合条件的新三板企业等待上市时间。
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多项举措落地
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从投资端、交易端、企业端、中介端、产品端等各方面推出一揽子改革创新举措。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14日,北交所已经落地了取消发行底价要求、支持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允许私募股权基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提高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北交所业务专项加分等14项改革举措。
“意见发布以来,北交所的融资、投资、交易等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投资者开户数增长加快,二级市场表现也有所改善,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近三成。”孙金钜说。
北交所表示,9月1日以来,北交所投资者新增开户60万户,合格投资者总数达617万户,日均参与户数同比增长超两成。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市场机构普遍加大展业力度,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对接企业培育等工作。
近期,北交所债券市场迎来新突破。10月20日,北交所以参与承接企业债业务为契机推出信用债产品。截至11月14日,已受理14个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项目,计划发行金额287亿元。此前,北交所债券市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已实现常态化发行。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中其他改革举措也将在时机成熟后陆续推出。其中,“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将使优质企业不再受制于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限制,更便捷地在北交所上市。
未来发展聚焦“三个统筹”“四个联动”
目前,北交所还面临提升流动性、增加优质投资标的、拓展市场广度深度等任务。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市场高质量建设,重点做好“三个统筹”“四个联动”。
“三个统筹”是加强投融资两端的统筹、加强一二级市场的统筹、加强各类产品的统筹。
据介绍,北交所将进一步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推进公募、私募以及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进一步研究优化北交所发行定价及配套制度安排,促进一二级市场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循环。
在产品方面,北交所将稳步做好信用债的发行、交易、监管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研究编制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引导基金公司加大北交所基金产品供给。
“四个联动”是与服务国家战略联动,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动,与新三板、沪深交易所联动,以及与私募创投市场联动。
据悉,北交所将强化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打造平台以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央企国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三四板制度型对接,加强与新三板、沪深交易所联动,畅通企业发展路径。推进北交所、新三板与私募创投市场的融合发展,共同营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良好氛围。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在精准、普惠道路上探索模式,从服务实体经济角度来弥补制度短板,使企业获得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上一篇
已是最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