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量化的2023:依旧美好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7w) 2024-01-14 10:31:21

小微盘行情和市场普跌市场中,量价为主的指数增强展现出了独有的业绩优势。私募500指增2.4%,私募1000指增8.7%,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偏股混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均是绿油油的一大片。

私募量化的2023:依旧美好_https://www.izongheng.net_理财_第1张

一、量化指增还是那个王

2023年的指数增强策略依然还是那个王者,延续了2022年傲视群“熊”的表现。从业绩表现来看,私募指增明显强于大盘和股票基金指数,量化私募在惨淡的权益市场中,扛起了逆流而上的大旗。

从指数平均涨跌幅来看,私募指增相对于宽基基准指数超额明显,私募300指增-7.3%,私募500指增2.4%,私募1000指增8.7%,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偏股混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均是绿油油的一大片。

二、超额一季度萎靡,后三季度爆发

2023年1季度市场普涨行情,加之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期修复,AI行情和中特估行情相继启动,推动沉寂多年的TMT行情爆发等因素,以量价为主的管理人们反映超额没有那么好做,各类指增表现平平。反而是以基本面为主的策略超额突出。但随着市场风格的稳定、行情连续性提升后,管理人在数据分析、模型预测、交易执行方面的优势得到体现,在二三四季度超额迎来持续修复。尤其是在小微盘行情和市场普跌市场中,量价为主的指数增强展现出了独有的业绩优势。

从管理人维度中位数可以看到,2023年全年1000指增超额约15%,500指增超额约11%,300指增超额约7%,比私募指增指数的业绩稍微高一些。虽然相较于2022年有差别不大,但与过往年份对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超额收益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但市场的错误定价大概率会长期存在,这要求管理人们持续内卷,持续迭代,持续投入,才能让锋利的镰刀割不到自己。

三、管理人:几家欢喜几家愁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3年11月,量化私募已经超过500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有32家,而5亿以下规模私募占比超6成。目前管理规模大概在1.5万亿,百亿私募累计规模占比超70%,头部化集中化趋势明显,小私募在投研、硬件、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劣势,生存难度愈发加大。统计样本显示:规模小的量化管理人,总体并没有超额优势。

以500指增为例,2023年大多数头部管理人的超额都在10%以上,回撤都在2%以内,反映出2023年市场风格连续性较强,尤其是小微盘大行其道的行情下,超额稳定性较高。超额一骑绝尘的管理人,一年新增募集超过百亿,机构和散户们追逐业绩动量的脚步从未停息。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传统大厂们开始掉队,不仅超额个位数,最大回撤也不小。规模永远是它自身业绩的敌人,受制于市场交易量和策略容量,如果无法及时更新迭代策略,适应市场风格,提高交易能力,仅仅是放松风控,加大偏离博取风险收益,规模魔咒会对业绩形成反噬。

四、风格暴露很美好,但风险不可忽视

回顾2023年的Barra风险因子表现,一季度风格因子方向性不太明确,全年来看动量因子、贝塔因子波动较大,市值、非线性市值、流动性、流动性、非线性市值趋势较为稳定,虽然在12月初有一波回撤,但全年延续小市值风格。

可以看出,2023年风格因子的波动率基本上都小于2022年,这也说明2023年确实风格上较为稳定,超额可能更容易做出来。比如仅仅暴露小市值敞口就能有不错的业绩,持仓越来越偏微盘,甚至进一步下沉到北交所。应运而生的小市值指增、微盘指增大行其道。风格偏离和择时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潜在风险较大,12月8号的大回撤仍历历在目。

五、量化中性还是小甜甜

2023年量化中性业绩可谓是在市场寒冬中难得的一道光,全年取得了大概7-8%的费前收益。虽然明显低于2020年以前平均15%的收益,但相较于2022年仅仅3%已经算是可圈可点了。在市场几乎什么资产都不赚钱的背景下,量化中性俨然还是小甜甜。

一方面是超额收益在市场风格稳定且连续性加持下,超额alpha环境较为友好。另一方面是2023年四大股指期货的基差较小,比如中性策略常用的对冲工具IC和IM贴水甚至是正的,IC和IF基本上都是正基差,意味着对冲还能带来额外的正收益。

参考当季合约年化基差,全年维持在2-4%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dma规模大爆发,加杠杆中性能做到一年30%以上,甚至翻倍,也使得一些管理人交易规模突飞猛进。

再来看看头部管理人,业绩出现了极度分化。有全年收益在15%以上的管理人,2%-3%的管理人也不在少数。在7月底-8月中旬和12月初微盘出现较大回撤时,大多数管理人也很难独善其身。可以管中窥豹,大家在持续3年具有吸引力小盘风格下,或多或少都在市值上存在偏离冲动。

虽然2023年中性业绩有所回暖,但还是要再次强调高夏普、高收益、低波动的中性产品一去不复返,dma高杠杆产品隐含的风险更加需要警惕。

六、量化监管始终在路上

据测算,量化交易在A股成交占比大概为20%-30%,距离发达市场差距仍然明显,但是各种抨击言论不绝于耳。伴随着市场行情低迷,尤其是8月28日市场在周末的一套利好政策组合拳后高开低走,量化更被指是“砸盘元凶”,满仓做多的指数私募们大喊“大人冤枉啊”。

目前量化私募整体规模超过1.5万亿,公募量化基金规模超过3000亿,有关对量化的监管体系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与不断完善。2023年9月1日,证监会和交易所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重点监控,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需要定期报告;10月14日证监会和交易所出台融券和转融通出借相关安排,内容包括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明确不得融券卖出主体,收紧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 11月9日,券商DMA业务新增被暂停,场外个股融券业务受管控,严控高杠杆。

诚然,量化交易在提供市场流动性,提高成交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大幅波动的市场中有没有可能推波助澜?加大市场波动?还是需要未雨绸缪,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兼顾创新和监管,有利于市场的公平健康发展,监管始终在路上。

文章来源:二叔说市,原文标题:《私募量化的2023:依旧美好》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