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出台,包括本月5日生效的对全球征收10%基准关税,以及本月9日生效的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美对华实施34%的“对等关税”。分析称,美国“对等关税”采取“地毯式”关税和“一国一税率”相结合方式,涉及超60个主要经济体,若关税措施完全落地,美国的有效关税税率或从去年的2.4%急升22.7个百分点至25.1%。短期看,关税因素将进一步加剧美国滞涨风险,带动其价格水平的整体上涨,中长期可能加大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
广开首席产研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对等关税”重点实施对象是美国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地,除加拿大、墨西哥因《美加墨协议》得到一定豁免外,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欧盟、越南、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均是“对等关税”重点对象,意在通过关税措施大幅降低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他续称,此次美对华关税征收力度大超市场预期,美对华进口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水平将高达70%左右,“美国希望通过加征高额关税,打击长久以来形成的东亚产业链网络,将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吸引到美国”。
中国欧盟料“对等反击”
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采取“基准关税+额外关税”的形式。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观察到,中美第一轮“贸易战”后,美对华加权关税税率达12%,今年2、3月,美国合计对中国加征20%额外关税。截至北京时间4月3日6时,“对等关税”宣布后,美对华加权关税或升至66%,中国对美国的加权关税税率为17.1%。他提醒,特朗普关税2.0具体措施包括“对等关税、国别关税、行业关税”,目前三类关税同步实施,但将钢、铝、铜、金、汽车等产品关税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强调,特朗普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宣布关税措施,是该法案首次被用来对经济政策进行激进改变,“未来数周白宫的行政权力将在法庭上受到挑战”。随着经济成本的增加,要求特朗普政府放松关税举措的政治压力预计升高。短期看,其他经济体若对美国“对等关税”予以对等反击,部分关税税率或会提高,预计二、三季度与关税相关的经济增长将放缓。
刘涛相信,各国或地区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的应对将有所分化,仅被加征10%关税的经济体或选择“息事宁人”,被加征20%以上的经济体或通过政策游说、加大对美投资等方式争取关税减免。此外,中国、欧盟等大概率倾向“对等反击”,但不排除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他说,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转向内需和欧盟及其他新兴市场,鉴于中国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之市场对中美“关税战”利空出尽的预期,人民币汇率将逐步企稳。
关税大棒反噬美竞争力
展望未来,赵伟认为,“关税战”短期将加大美国滞涨风险,引致其价格水平上涨,中长期会加剧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建议关注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复,以及相关谈判进程”。此外,受近来美国经济数据转弱影响,美元指数开始走弱,美债利率趋于下行,美股亦受波及,若美国关税政策继续超预期,应关注美国经济的转弱风险和美联储政策响应。
瑞银CIO团队表示,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已引致美国商业和消费者情绪的疲软,预计美联储今年降息幅度或在75至100个基点。此外,“对等关税”措施可能会因贸易伙伴的多轮反制而继续增加,届时或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并引发美联储更大幅度的降息。
“贸易保护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反而会降低美国的竞争力。”刘涛相信,美国的全球普遍关税,将带动消费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价格的大幅抬升,并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而相关经济体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会导致美国制造业、农业、能源等产业出口受到反噬,美国“滞涨”风险将大幅提升,“下半年美国通胀反弹、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后果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