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6月,上海连续三年蝉联为全球咖啡店最多的城市,远超东京、纽约、伦敦。
在上海,人手一杯咖啡的场面随处可见,早起一杯咖啡提神醒脑,下午茶时刻一杯咖啡犒劳自己,休息时一杯咖啡放松心情,魔都人已经离不开咖啡了。
本期KuRunData库润数据启动上海咖啡消费市场调研,共计回收消费者问卷500份,整理汇成了这份消费调研报告。
KuRunData库润数据旨在深入分析2024年上海咖啡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与趋势,通过对调研数据的详细分析,揭示消费者对于咖啡偏好、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见解,以期为咖啡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打工人撑起了上海的咖啡馆
上海的咖啡文化历史悠久,背后离不开一群咖啡的忠实爱好者支持。
调研显示,31~35岁的人群是上海咖啡消费的主体,其次25~30岁和36~40岁的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
另外,撑起上海这么多咖啡馆的其实是精致的上海女人,女性消费者占比接近70%。
上海打工人和咖啡馆的关系密不可分,打工人是最能养活上海咖啡馆的群体,而咖啡则是能帮打工人续命的最佳饮品。普通上班族是上海咖啡消费的最大群体,占比达84.2%。
拿铁美式受欢迎,消费者既在乎味道也追求店面外观
从星巴克到瑞幸,再从Tims到蓝瓶,资本的淘金者,轮番登场,咖啡店越来越卷。全国市场范围看,连锁咖啡品牌备受欢迎,但在上海消费者看来,上海本土品牌和独立咖啡馆才是那个更符合本地人胃口的选择。
调研显示,消费者选择咖啡店类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国产连锁平价咖啡店(27.4%),上海独立咖啡馆(25.2%),上海本土连锁咖啡店(18.2%)。
此外,被誉为“东方魔都”的上海——国际大牌入驻中国的首选地。因此,上海人有更多机会品尝到外来产品,消费者选择国际连锁品牌的比例也不低,达16.8%。
口味选择上,拿铁以33.8%的支持率最受欢迎,其次是美式和卡布奇诺,分别占据了27%和21.6%的份额,这一结果与女性和打工人是上海咖啡的主要客群相吻合。
拿铁这个经典的“咖啡加奶”组合,几乎已经征服中国大城市中每一个都市丽人的心,同时对不喜欢喝苦咖啡的人来说,拿铁算是折中选择;而美式则具备消除水肿、促进消化的功效,是女生减肥的最佳饮品。
在价格范围方面,单次消费在11元~30元和单杯10元~20元是更多上海消费者的接受范围,分别占比46%和74.8%。
这跟31~35岁的消费客群相关,年轻消费主力在咖啡市场消费中客单价不算高,但消费频次相当可观,每周购买5次的消费者占比达36.4%。
上海独立咖啡馆不仅在喝法上卷,在其他方面,像装修、包装上也“卷”得五花八门。
调研显示,上海消费者除了在乎味道本身外,还关注咖啡师专业度、性价比、品牌知名度、口碑。所以,各位咖啡馆主理人们除了要做出好喝的咖啡外,还需要多在营销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饮用场景多元,短视频是重要宣传渠道
在饮用场景方面,写字楼下以59.2%获得最高占比,其次是商场和街边店,分别占比21.4%和19%。这一结果和主要消费人群——打工人比较契合,同时也展现出饮用场景的多样性。
上海消费者经常在下午茶和休闲时刻选择饮用咖啡。此外,上班前和自己一个人时也是消费者喝咖啡的主要时间。
这一结果显示出咖啡在上海消费者心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单单作为一款提神醒脑的饮料,更是彰显自己生活品质的佳品。
社交媒体影响力方面,53.1%的消费者通过短视频获取咖啡咨询,其次是在大众点评等种草类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占比达45.9%。
消费者借助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分享体验,各大咖啡品牌应加大在短视频平台的运营进而增加曝光。
市场潜力够开放,上海人乐尝鲜
上海茶饮市场饱和吗?就这个问题,作为消费者各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和B端的调查结果也略有不同,这一结果反映了市场饱和度的认知差异。各大品牌及主理人想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或开店,建议多维度评判,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抉择。
爱尝鲜包容性高的上海消费者对新品牌很欢迎,有71%的消费者表示乐意主动到新店尝鲜,而28.2%的消费者表示有空时会去尝尝,仅有0.8%的消费者基本不会去品尝。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持开放态度,愿意尝试好玩有新意的咖啡品牌和口味。这为新进入市场的咖啡馆和品牌提供了机遇,但新店也要在独特的口味和理念上下足功夫。
2024年上海咖啡市场新趋势
咖啡馆不仅在口味上卷,服务上也会越来越有特色
上海不仅是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咖啡行业最“卷”的城市。
上海消费者已经养成了深度消费咖啡的习惯,对于咖啡的品鉴超过了其功能性的需求,因此在这一阶段,吸引消费者到店,企业需要在口味/口感创新上下足功夫;另外,近几年为了出圈,咖啡主理人在装修、咖啡师等多方面下足了功夫,新入局者想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有一席之地则需要提供一些参与式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所以,未来上海的咖啡店不仅会在口味上卷,服务上也将越来越有特色。
咖啡+多业态成潮流趋势
正如星巴克打出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咖啡馆承载的不仅仅是“喝一杯”的功能,更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空间。咖啡像一个业态调整的万金油,可以伴随精神需求,也可以作为“辅助”,为其他业态锦上添花。
例如,去年火出圈的爽爷鲜肉饼咖啡铺,就因咖啡+鲜肉饼的组合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还有Silverflow银流咖啡&贝果凭借“咖啡+贝果”,在外卖平台单店单月销量超1万单,坐稳咖啡外卖人气榜单。零售业态+咖啡,正在成为趋势。
同时,上海消费者对未来的咖啡店也有着更多的期待:超过一半(55.2%)的消费者希望咖啡店可以提供手工制作服务,比如自调咖啡、花艺等,希望提供阅读空间(39.4%)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希望咖啡店能提供餐食,占比30.4%。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上海咖啡市场里,人们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咖啡也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同时,KuRunData库润数据也期望上海的咖啡市场可以更多元,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