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网】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考虑一项新策略以解决住房过剩问题。该策略涉及要求地方政府购买数百万套未出售的住宅,旨在清理过剩的住房库存。目前,国务院正向多个省份和政府机构征求初步意见。
报道指出,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将使用国有银行提供的贷款,以优惠价格购买开发商手中的未售房屋。这些房屋随后将被改造为经济适用房。目前,相关官员仍在讨论该计划的细节和可行性,且若计划得以实施,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来最终确定。
经济适用房是按照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由国家统一下达计划,实行政府指导价,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具有社会保障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去年初通过专门机构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贷款,以支持8个城市试行购买未售房屋,并用于当地的租赁补贴计划。据《经济观察报》今年1月报道,青岛、福州等城市已经开始使用这些资金购买公寓。然而,央行最新季度数据显示,截至3月份,该计划仅发放了200亿元人民币,显示出银行和地方当局的谨慎态度。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未售住宅面积达到36亿平方英尺,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天风证券估计,政府在18个月内消化这些库存将至少需要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今年中国预算赤字的78%。
若该计划得以实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已占GDP的56%。同时,银行也将面临压力,因为不良贷款的增加和利润率的缩小已经对它们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了侵蚀。
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中国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全国性平台来吸收过剩的住房,并以可控的方式逐步出售或出租这些房产。报告认为,鉴于当前楼市调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许多地方政府财政的脆弱性,中央政府可能需要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
然而,澳新银行的分析师邢兆鹏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由于房地产政策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以及历史先例表明刺激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地方政府的责任,因此这种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