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状告美国政府胜算几何?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6w) 2024-06-03 18:47:16

5月7日,TikTok及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裁定美国联邦政府《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违反美国宪法,阻止该法律生效执行。

4月24日,拜登签署了950亿美元的一系列对外援助法案,其中包含备受瞩目的要求 字节跳动在未来270天内剥离TikTok,寻找新的非中国投资者,否则该应用程序将被禁止在美国上架。如果确定出售事宜取得进展,拜登还可行使一次90天的延期权力。

TikTok状告美国政府胜算几何?_https://www.izongheng.net_企业_第1张

依法维权指控美国政府违宪

作为一家有数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TikTok被美国政府逼到“不卖就禁”的死胡同,理所当然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直至与美国联邦政府对簿公堂讨回公道。其核心诉求是请求法院对法案进行合宪性审查,判定该法违宪,解除禁令,并在诉状中阐明了如下要点:

第一,拜登政府签署的上述法案 “是美国国会历史上首次颁布法律,对某个特定言论平台实施永久性、全国性的禁令”“将迫使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前关闭”,明显侵犯了1.7亿美国人“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 ... 限制言论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利。

第二,法案不是基于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仅是出于对数据安全和内容操控的推测和担忧。这些担忧即便存在,也可通过“德州计划”等已开始实施的措施予以解决。所谓“德州计划”,指的是TikTok耗资近20亿美元在得克萨斯州设立了一个储存美国用户数据的独立实体,服务器由美国科技公司甲骨文管理。

除起诉法案违反第一修正案之外,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还指控美国联邦政府迫使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关闭或在不可行的条款下出售其美国业务,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条和第五修正案,包括涉嫌违宪褫夺公权、违反 “平等保护条款”和“征收条款”,非法征收私有财产,等等。

第三,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剥离美国业务,在商业上、技术上和法律上皆不可能。从商业角度看,“合格剥离”后美国TikTok平台将成为“孤岛”,公司价值和生存能力将遭严重破坏;从技术层面看,TikTok平台若转给其他公司,全新的工程师团队需数年之久才能熟悉由成千上万工程师开发的数百万行原始程序码;从法律角度看,TikTok的推荐算法最具价值功能,但中国政府已将算法推荐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出售给非中国企业难过法律关。

面对美国政府的重重打压,TikTok已退无可退,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背水一战。拜登签署法案后,TikTok CEO周受资旋即发布视频称,TikTok为美国民众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让他们受到关注。许多人已把TikTok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哪儿也不会去。 我们有信心,也将继续在法庭上为大家争取权利。”

TikTok也迅速在X平台回应称,“相信事实和法律站在我们一边,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公司已投入数十亿美元确保美国数据安全,保护平台远离外部影响和操纵。拜登政府签署的这项禁令将摧毁700万家企业,并使1.7亿美国人失声。“在继续挑战这项违宪禁令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投资和创新,确保TikTok仍是一个人人皆可安全分享经验、找到快乐和灵感的空间。”

美方强加罪名难以服众

5月4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华盛顿的一场活动上称,TikTok与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并由美资公司收购是完全合理的。没有理由不在今年实现上述目标。然而,美方的说辞显得十分苍白,并非基于公平竞争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而纯粹是意识形态偏见作祟。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宣布提起诉讼后,从一些议员的反应看,就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新任主席、共和党人约翰·穆勒纳尔发表声明称,国会和行政部门根据公开信息和机密信息得出结论,TikTok对国家安全和美国人民构成严重风险。该委员会资深成员、民主党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提亦称,“我们推出两党法案后,中共控制的字节跳动试图就其和其他外国对手所控平台构成的国家安全风险欺骗国会和行政部门,但没有成功。如今字节跳动又试图在法庭故伎重演,但“事实在我们这一边。”

克里希纳莫提续称,国会和行政部门对位字节跳动的调查是广泛的,并考虑到所有选项。这是处理字节跳动拥有TikTok应用软件所构成的国家安全威胁的唯一方式。你说字节跳动引发国家安全风险也无可厚非,只要拿出实质性证据,别人自然无话可说。关键是,这两位议员最后都话锋一转,指责TikTok和字节跳动告上法庭是在继续其欺骗伎俩,“宁愿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在法庭上抗争,也不愿与中共决裂来解决问题”。这就违背了法治精神,你扣了那么大一顶帽子,难道还不允许别人自辩清白?

毫无疑问,美国国会和总统在没有拿出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字节跳动与TikTok剥离不仅令人难以信服,而且整天喊“狼来了”客观上也引导了舆论朝不利于TikTok的方向发展。

支援封禁人数出现微妙变化

路透社/益普索 (Ipsos) 4月30日结束的网上民调显示,约58%的受访者同意有关中国政府利用字节跳动旗下TikTok“影响美国公众舆论”的说法,约13%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其余的人则表示不确定,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调查还显示,50%的美国人支援禁止TikTok,32%的人反对禁令,其余人则不确定。在4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约有60%支援禁令,而18-39岁的受访者中,仅有40%的人支援禁令。然而,这项民意调查仅调查了美国成年人,并未反映占美国使用者很大一部分的18岁以下人群的观点。

而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秋天的一份民调中,美国社会对禁用TikTok的支援度有所下降。约四成美国人(38%)表示支持美国政府禁用TikTok,低于同年3月的50%;稍小比例的人(27%)表示反对禁令,还有35%的人表示不确定。与较年长者相比,30岁以下成年人约三成(29%)支援禁令,然后随年龄增长上升。其中,30至49岁有36%支援禁令,50至64岁有39%支援禁令,65岁及以上高达49%支援禁令。

这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TikTok的比例较为吻合。皮尤研究中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包括大多数30岁以下的成年人使用TikTok。其中,30岁以下的成年人约六成(62%)表示他们使用TikTok,30至49岁人群中有39%表示使用TikTok,50至64岁的人群中表示有24%使用TikTok,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仅有10%使用TikTok。

事实上,TikTok深受18岁以下美国年轻人的喜爱。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在美国13至17岁的青少年中,约有六成(63%)表示使用TikTok,过半青少年(58%)每天使用TikTok,其中17%称“几乎一直”在使用。与男孩相比,女孩几乎一直在TikTok平台上的人数更多(22%比12%)。与20%的黑人青少年和10%的白人青少年相比,西裔青少年使用TikTok更多。大约有三分之一(32%)的受访者说,他们几乎一直在使用TikTok。

总之,尽管对TikTok的支援度有起有落,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款应用软件已成为美国民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拜登竞选团队表态称将继续使用Tiktok吸引年轻选民便是明证。

TikTok能否胜诉尚需观察

美方的说辞多为老调重弹,包括中国政府可能会迫使字节跳动交出TikTok美国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并指令或施压字节跳动限制或推广某些内容服务自身利益。前几年,特朗普也曾发布行政命令试图禁用TikTok,但最终被美国法院以侵犯言论自由为由叫停。这次TikTok能否成功阻止联邦立法生效尚需观察,至少法学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焦点集中在该法是否违反第一修正案。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艾曼达·沙诺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阵见血地指出,与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相比,直接禁止TiKTok的法律更容易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挑战。此项法案是否等同于封禁TikTok可能成为此案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个问题上,TikTok的律师坚称,美国政府说这个法律不是禁令,因为它为字节跳动提供了选择,但实际没有选择。

事实也的确如此,TikTok和字节跳动已陷入了“不卖即禁”的困境,并无替代方案可选。那么,TikTok胜诉的可能性有多达呢?

康奈尔大学法学教授高塔姆·汉斯认为,TikTok之前取得了胜利,但现在法案同时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援,可能导致法官相信国会有关国家安全风险的认定。但在没有就这些风险的确切性质进行公开辩论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为什么法院应认可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法律。

显然,TikTok仍有可能胜诉。毋庸置疑,如果允许通过立法以国家安全为由逼迫TikTok“不卖即禁”,无异于承认美国政府将来可以如法炮制,以关闭相要挟强行要求报纸或网站出版商出售旗下报纸或网站,从而堂而皇之地规避第一修正案。当然,拿国家安全说事,有时很难轻易推翻。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最终法院可能会尊重国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风险的评估,做出支援该法的裁决。

由此看来,这个案子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不可能被扣死,最终法院如何裁决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按照国会的最初动议,字节跳动与TikTok剥离仅有六个月时间,现在已延长至九个月。无论如何,禁令生效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如果面临法庭挑战,可能几年都不会有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出于对使用者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担心,全球已有阿富汗、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印度、印尼、立陶宛、荷兰、尼泊尔、纽西兰、挪威、巴基斯坦、索马里、英国、中国台湾,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TikTo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限制或封锁,包括禁止在政府手机和其它设备上安装TikTok应用程序。对TikTok而言,如何趋利避害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