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5.3w) 2024-07-31 13:07:14

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_https://www.izongheng.net_工业互联网_第1张

黄奇帆

【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著名经济学家黄奇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演讲和文章,这些演讲和文章对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源起、规模、空间、路径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引发各界的巨大关注。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黄奇帆关于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观点,产业互联网大视野现收集了近期他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演讲和文章,精选了他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 第一部分:产业互联网概念、市场规模和作用解读:生动阐述了什么是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为什么说未来独角兽更多出现在产业互联网;构建产业互联网的五个步骤;
  • 第二部分:明确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从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史,剖析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三个根本性不同;
  • 第三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 第四部分: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产业互联网,本部分极为精彩,大量深入线出的论述、案例和结论解答了许多从业者心中的疑问。

特别提示: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瞭望》、《中国经济周刊》、财新网、聪明投资者、混沌大学、清华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深读财经等媒体,谢谢。

全文约21000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一起来走进产业互联网的世界吧。

01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市场规模和作用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所谓产业互联网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

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

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原文来源:《黄奇帆: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来源媒体:瞭望智库(ID:zhczyj))

产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产业互联网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它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光我们中国就有61个行业产业链的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61个就是61万亿。这61万亿如果一但构成产业互联网,有个2~3%的利润或者效益出来,就产生1万多亿。那1万多亿的效益,如果股票市场市值去评估是20倍的话,那就值20万亿的上市公司市值,这一块蓝海只是刚刚开始。

有关材料分析,全球目前有40多万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可以数字化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益,平均每年就可以产生200亿美元。在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的话,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就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产业互联网的理念应用到城市方面就是智慧城市,应用到交通领域就是智慧交通,应用到工厂就变成了工业 4.0,应用到供应链方面就是智慧供应链金融。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个领域发展产业互联网,就是对这一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价值链重塑。(原文来源:黄奇帆:蚂蚁金服45亿利润来自小贷公司 产业互联网是20万亿市值蓝海;来源媒体:《聪明投资者》公众号)

为什么未来独角兽主要出现在产业互联网?

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60余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15年中预计可节约近3000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千亿美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的高价值公司很大可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

大家注意,美国科技股前20位的上市公司,50%的市值是被那7个跟产业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包揽了,也就是说这7个产业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等于美国最大规模的20个上市公司市值的50%。

中国还没出现这个现象,5G时代形成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现在是个巨大的蓝海,上市公司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的独角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产业互联网年增长率超过30%

除了战略新兴制造业、战略新兴服务业以外,我国现在还有一块这些年都以30%速度在增长的,那就是互联网产业。过去10年是消费类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像马云、马化腾他们现在的,不管是阿里巴巴也好,还是微信也好,都属于跟老百姓、跟千千万万的手机用户打交道的。这是属于消费板块的,13亿人民都可以用一个模块去展开。

今后的5年、10年,在5G时代的背景下,会进一步地形成产业互联网时代。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可能就需要深耕细作。比如,医疗产业的互联网平台,就和我们工业、制造业传统的基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的平台,是有差异的。它们之间的数据模块、指标体系、结构方式等等,可能都是很不相同的。所以产业互联网时代,需要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深耕细作。

黄奇帆认为,今后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终端的连接数会比现在消费互联网的终端连接数多10倍、100倍、1000倍。从这个维度来讲,产业互联网的销售规模也将是以100万亿甚至是200万亿的规模来展开。(来源:《黄奇帆:产业互联网年增长率超过30%,是未来战略型增长点和机会点》;刊登媒体《中国企业报》微信公众号)

产业互联网的两大种类

产业互联网不仅是国内产业的互联网,还包括国际国内的产业互联网,这种产业互联网有两种,一种是一个企业集团、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从设计、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到开发、制造、物流的一体化的数字系统,这是在讲一个个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就跟我们90年代讲的SaaS、2000年以后讲的ERP一样,是一个企业制造业的工业自动化,从市场到销售、设计整个的自动化的产业互联网系统。

但是市场正在发展的是另一种产业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各种终端,将触角伸到全世界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实现小批量定制、大规模生产、全产业链贯通、全球化配送,在这样的平台上集聚了几百家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企业,几千家的制造业企业,以及上万家各种原材料供应商,这些企业之间用数字系统进行了全面贯通,依托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企业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以销定产、以新打旧、以快打慢。

现在这样的产业互联网,中国有那么一批,这样的平台放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城市就因此带来几千亿、上万亿的销售值,同时带来几千亿、上万亿的金融结算,还会带来物流和其他各种服务,就变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服务中心。所以掌控未来产业互联网全球的平台,谁就是“三中心”莫属。(来源:黄奇帆《围绕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刊登媒体:《网易财经智库》)

产业互联网发展是各个行业的“小锅菜”

比如汽车产业链,上千个零部件企业,就是一个行业“小锅菜”,就可能使得不增加投入、不增加原材料消耗的背景下,为产业链增长提供 1%~10% 的新增值。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产业链原来有 1 万亿的产出,由于数字化平台的赋能,使得产业链增加额外增加 5~10%,变成 10,500 亿或者 11,000亿,新增的 500、1000 亿,既是产值也是利润,也是增加值,总之是一个很好的产出的链。

但这个链做完以后,你要像消费互联网一样,1000 万人,10 亿人、50 亿人一刀切的模式推开,是不行的。因为汽车产业链有汽车产业链的 工业互联网的信息构架。如果到医疗产品的产业链,它的产业链的构架同样是产业链的泛在信息,有各种人工智能分析的信息,这里的结构、内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你在汽车产业链上发明创造的一些数字技术,不一定在医疗体系的产业链能够直截了当的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产业互联网这个菜,是要一锅一锅的炒。100 个工业产业链,可能会有 100 种工业互联网的摆布结构,你不能一刀切,排浪式的推开,这个是工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的不同点。

因为人的个性都一样,所以 14 亿人可以一刀切,一种网络平台,在这样的网络平台下,打败同行变成最重要的了。一旦把同行打败了,它就具有了某种垄断的程度,有了垄断的地位,这个时候广告都集中到你这个平台上来了,你就可以收到巨额的广告费。同样,消费互联网的平台入门费,实际上到了垄断的时候,可能会达到 10%-20% 营业额的费用率,这是很高的。

我们平时到一个超市、一个百货商店,因为它是个房地产,有物业的成本,这种成本使得你商品上架可能要销售额的 15%-20%。现在到具有一定垄断意义的互联网消费平台,千家万户的工商企业要把自己的商品上架,特别是能够推到网络页面的前面,就需要付比较高的平台入门费,这都是垄断以后产生的效益。

没垄断的时候,在烧钱竞争的时候,可能是 2 年、3 年、5 年,整个过程就是赔本,就是用股东的钱,多少年都赚不了钱。但是产业互联网不能这么干,产业互联网是在为上千个小企业或者一群龙头企业服务,如果整个的活动过程中,两年、三年对小企业、对龙头企业、毫无帮助、毫无效益,你自己也在烧钱,而别人并没有跟你垄断性市场份额的竞争,大家各管各的。

你做汽车,我做化工,你做机电工业,我做手工业、消费品工业,大家行当不同,也不存在过分的竞争。你自己烧了许多本钱,又没有给你服务的企业带来具体的好处,你这个企业是没有生存能力的。

所以搞产业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要摒弃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在消费互联网成功的那一套,产业互联网不一定会成功 ,这方面大家要有认识。(来源:黄奇帆《2020中国未来独角兽高峰论坛》演讲;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五全”基因及其颠覆性作用

所谓数字化平台(编者按:产业互联网平台也是数字化平台的一种形式),是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组成的“数字综合体”。

如果将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用人来类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就像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皮肤以及器官,云计算相当于人体的脊梁。没有网络,五脏六腑与和脊梁就无法相互协同;没有云计算,五脏六腑无法挂架;而没有大数据,云计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髅。有了神经系统、脊梁、五脏六腑、皮肤和器官之后,加上相当于灵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基础的“大智移云”平台就已经成型了。而区块链技术,就像更先进的“基因改造技术”,从基础层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脑反应速度、骨骼健壮程度、四肢操控灵活性。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基础功能和应用将得到颠覆性改造,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

为什么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会有如此强大的颠覆性?研究表明,“大智移云”基础平台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的信息

所谓“全空域”是指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从天到地,从地上到水下,从国内到国际可以泛在的连成一体;

所谓“全流程”是指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每一个点,每天24小时不停地信息积累;

所谓“全场景”是指跨越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

所谓“全解析”是指通过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全新行为和全新价值;

所谓“全价值”是指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并整合与创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价值链。

现代信息化的产业链是通过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通信跟全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正是这种“五全”特征的基因,当它跟产业链结合时形成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种信息,成为十分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可以说,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链与数字化“五全”基因结合,就会立即形成新的经济组织方式,从而对传统产业构成颠覆性的冲击。

总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下的现代互联网体系,具有颠覆性作用。现在的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在5G背景下还会进一步形成万物万联体系,其终端连接数比现在人类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的连接数将超过上百倍、上千倍。人类的互联网产业也因此将从To C型的消费类互联网发展为To B型的产业类互联网。

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种颠覆性功能将更为突出。我们常常说的颠覆性产业,主要就是指具有以上“五全”基因的网络数据平台产业,“五全”基因与工业制造相结合时,就形成工业制造4.0;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就形成智能物流体系;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就形成智慧城市;与金融结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来源:《黄奇帆:数字化经济的底层逻辑》;刊登媒体《混沌大学》微信公众号)

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数字化,要实现“万物发声”,目的是让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通过数字技术表述出来,发出“声音”、留下痕迹,为构建产业数字空间提供源头数据。

第二个步骤是网络化,要实现“万物万联”,通过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把所有能够“发声”的单元连接在一起,高带宽、低延时地实现大范围的数据交互共享。

第三个步骤是智能化,要实现“人机对话”,也就是要在“万物万联”的基础上,让物与人可以交流,通过与人的智慧的融合,实现局部的智能反应与调控。

第四个步骤是智慧化,要实现“智慧网联”,就是借助“万物互联”“人机对话”,使整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在人的智慧的驱动下,实现优化运行。

这四个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如果没有第一步,实现不了“万物发声”的基础场景,那么即使有5G这样的能实现万物万联的移动互联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这几步又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的。总之,推进产业互联网建设,要循序渐进、适度超前,但也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来源:黄奇帆《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

未来国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次的产业互联网。大型企业在串联自身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互联网的同时,还需要形成面向千百万中小企业的行业性产业互联网,以此整合行业市场信息。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则为全国产业互联网提供大数据中心、通用模型、行业模型等互联网基础设施。(来源:黄奇帆《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产业互联网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刊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

产业互联网的四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促进工业产能的发展。如果我B2B、B2C是销售了1000亿,因为它只是把别人制造的产品销掉,它就是1000亿的贸易量,费率就是1%-2%的收费而已。

如果这个产业互联网销了1000亿,这1000亿的商品是他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出来的,所以他工业制造业的产值也有1000亿,哪怕有个800亿,卖出去加点价卖个1000亿,总之几乎是1: 1的叠加。

此外,原材料、零部件、辅料总要是制造品百分之六七十的成本,1000亿的话有六七百亿,再加上物流,加上研究开发其他的各种服务,这一块也有差不多1000亿。

也就是说卖1000亿,实际上堆出3000亿的营业额。

这不是弄虚作假,这本来就是一个城市,如果商业有1万亿,工业制造差不多也会有七八千亿,然后其他各种服务堆在一起,加起来就是上万亿,所以最终它是一个叠加。

第二种功能,成为科技金融、科技产业链金融的基业。为什么搞了十几年科技金融,科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解决?

因为我们消费互联网的科技金融就是向老百姓推销贷款,尽量兜售给老百姓的校园贷、买房贷、首付贷,我们骗老百姓多用它的贷款,所以就是个高利贷公司用互联网方式在推销。

但产业互联网是真正的帮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因为整个产业互联网无论你是设计公司是制造公司,还是物流公司,还是零部件配套公司,反正你在产业互联网全程活动,你的状态一目了然。

所以只要有一个或几个银行跟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主办银行”的制度。

就像三菱银行为三菱商社主办银行,那么它对这个业务链的上万个企业状况了如指掌,任何时候谁需要资金立马提供,信用和信息是对称的。

第三种功能,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链环。你想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凭什么把一万个企业拉在你这?

消费互联网靠平台费用,开始的时候免费,到后来变成巨大规模了,有垄断特性了,大家“鸦片”吃了,你哪怕收20%的费率,消费者也离不开你了,只靠这个来凝聚。

产业互联网则会给制造业研究开发一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因为制造业企业一大堆,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跟零部件、原材料企业,物流配送连在一起。

所以十大生产性服务业都可以镶嵌在产业互联网的六个环节里,成为凝聚各种类型中小企业的平台。

第四种功能,促进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现在招商引资,你想做金融中心,去招银行、金融机构、贸易中心、贸易公司,整个世界市场、中国市场都瓜分完了,你再去挖墙角,挖来挖去,用税收优惠什么优惠已经很难了。

但是你如果搞出来一个颠覆性的产业互联网,它帮你把1万个企业,10万、100万的员工拉在这个网上,企业可能还在各地,但是最终销售的资金链、业务链、贸易链、结账的地方,结算的中心总归是在你产业互联网平台注册地。

所以最终会使得你这地方把别的地方的销售业务、结算业务、金融业务、物流的业务都集聚到你这,最后的利润税收归到你这里。(来源:黄奇帆《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刊登媒体《嘉宾商学》微信公众号)

02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

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_https://www.izongheng.net_工业互联网_第2张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区别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产业价值。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比如:

产业互联网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消费互联网是赢者通吃;

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消费互联网集中度较高;

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消费互联网盈利通常先烧钱补贴再通过规模经济或增值业务赚钱等等。

进入产业互联网以后,我们的企业不能用消费互联网成功的模式去推动产业互联网,这会上当,肯定是走不通的。

不管是新启动的产业互联网公司,还是原有的消费互联网大公司转轨,都要注意两种公司、两种网络,它们工作方法是不同的。

中国企业搞产业互联网不能再像搞消费互联网那样靠烧钱抢入口、靠赢者通吃的竞争手段,而是要注重开放共享、深耕产业链供应链具体场景,注重各类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的互认互联互通,注重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产权保护和安全有序流转。(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消费互联网与社会消费相连,最大的特点是卖商品,这样的系统环节非常短,它与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配套产业链集群、市场发展趋势分析都无关。这是消费互联网近10年增长规模放缓的原因。

产业互联网则具有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市场需求分析;第二个环节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设计部门,设计部门根据分析设计方案;第三个环节是根据设计进行制造、加工;第四个环节涉及产业链的匹配系统;第五个环节是物流;第六个环节才到消费。此时的产业互联网营业额不只涉及销售环节,还会叠加制造的生产值、销售的销售值、物流的运营值以及产业配套的数值。

如果国内消费互联网不进化到产业互联网是没有前途的,只不过跟百货店、超市在做竞争而已。(来源:黄奇帆《数字文物论坛暨中纹丝路数字文物交流活动》演讲,刊登媒体:《网易新闻》)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三个根本性不同

第一,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一刀切”。一个模式成功之后可以复制推广,而产业互联网则是“小锅菜”,比如医疗产业互联网、化工行业互联网、汽车行业互联网,每个互联网发声的体系、概念都不相同,需要特质的元件和行为来炮制;

第二,消费互联网是先烧钱,扩大规模把竞争对手灭掉。取得垄断地位之后靠广告费、门槛费来盈利和发展,而产业互联网每一步都会赚钱,并不是靠垄断赚钱;

第三,阶段内人口数量是一定的,因此消费互联网在经过起初每年十倍的发展之后,近几年已经进入了天花板。而产业互联网刚进入蓝色海洋,前景非常良好。(原文来源:《黄奇帆:中国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成为引领者?》;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消费互联网有哪三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过去十余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了阿里、腾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但消费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戏。不管什么行业领域、面对什么竞争对手,消费互联网竞争到最后往往是赢家独吞整个市场。因此,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不计成本融资烧钱扩展业务,意图打败对方。在形成垄断优势后,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服务费。这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创造上贡献有限,因为过度关注流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的泛滥,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二,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网络市场形成初期所主导的自由理念,使得网络上失信的违约成本极低,于是会出现很多企业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各种产品来获取流量,罔顾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打擦边球的图片、噱头标题吸引用户点击观看视频、新闻。这种利用人性弱点诱使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正当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环境下进行,这些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

第三、企业数据采集没有底线。消费互联网时代缺乏数据治理规范,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数据,但这个过程中,有些平台采集的数据、要求的授权和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对等。明明很简单的服务,仅需要几个数据,却要求用户提供几十个数据;明明只需要一项权限,却让用户把权限全部打开,从而超范围收集个人数据。比如,有的公司获取了消费者手机麦克使用权限,通过窃听客户交谈内容而获取用户习惯,看似聪明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随着互联网产业不断成熟、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上述行为在未来将会很难行得通,消费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克服上述的三个问题,大家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共同创造互联网经济的新规则,探索能够增加社会总体价值的互联网经济新路径。未来的互联网企业要尽量避免零和游戏,要从产业链、价值链入手,提升企业市场与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互联网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更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尽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点的行为;在数据获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关于数据资产的法律法规,合理、公开、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数据。(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消费互联网增量红利消退,产业互联网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当前我国网民数量、手机用户均已经超过10亿,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增速持续下降,互联网增量红利逐渐消退。

数字经济真正的蓝海在于数字化平台与生产场景结合,对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升级,形成产业互联网。根据测算,仅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引入数字化支持,建设产业互联网,假设只提高1%的效益,平均每年就能产生200亿美元,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中国的传统产业规模巨大,因此发展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基于“五全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和智能创新,对大量的传统产业赋能,将会使得传统产业全面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对比中美互联网行业,美国产业互联网公司占据美股科技公司前20中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中国的GDP约为美国的70%,但美国产业互联网科技股市值为中国的30倍,中国尚无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巨头企业。可以说,产业互联网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互联网必须通过产生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降本效应,提高效率,形成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融资成本,产生1+1>2的效益。比如,通过金融科技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智能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等,使得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中介公司、服务业公司、互联网平台各得其所、各有效益,形成明确的多方共赢的盈利模式。

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瓶颈、难点在于全社会还缺少应用的场景,而这些场景不仅是产业链上各种需求环节的集聚和汇合,还需要由包含智能芯片在内的各种检测元器件、传感器、人工智能软件等软硬件技术合成匹配。(黄奇帆《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

03 新基建背景下:产业互联网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新基建的完善给了产业互联网施展拳脚的舞台

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传统基建如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投入大、周期长,往往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小,所以一般由政府主导来投入或者政府用 PPP 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所以有人把新基建等同于这种类型的投资是错误的。

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也必然会不同于老基建,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的政策得当,新基建几十万亿人民币的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其中。而新基建的商业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数据中心一投入运营,马上就可以带来收益,所以企业更愿意主动参与。

对于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提升,就会带来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汽车工业数字化转型、形成汽车产业互联网的新业态,这将会是又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在带来能源产业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为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创造能源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模式,同样也可以创造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其它如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同样会有利于打造各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从而带来这些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机会。

总之,一旦有了这些新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就有了施展的舞台,这部分产业增值带来的价值是传统基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新基建是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需,新基建政策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在把握经济发展大势上的高瞻远瞩、在制定落实方案上的实事求是。(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新基建有利于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

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这些人类未来文明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可以对内循环产生巨大的赋能作用。

一是新基建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形成万亿级自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如5G网络投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本身将带来天量投资。其中,5G基站将会有500-600万座,每座50万元,投资规模将达到几万亿。再如,各地正在兴建的数据处理中心,中国今后五年将会增加1000万台服务器。这1000万台服务器连带机房、电力等设施建设至少将带动投资1万亿。再如物联网,预计未来5年将至少有30-50亿终端联网,形成万物互联,将带来投资规模也会达2-3万亿。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将是万亿级的。预计2020-2025年期间,我国这些新基建投资产出以及建成后为社会带来服务产出将超10万亿元。

二是新基建有利于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所谓产业互联网,即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数据,2018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1%,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8年的79.5%,占GDP 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7.6%,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86.4%。这还只是开始,随着产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对经济的拉动、裂变效应将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达90万亿,如果因产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提升10%的效率,就会产出9万亿的增加值,经过资本市场催化后形成百万亿级的市值。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目前只能够容纳几家万亿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今后互联网数字经济中的独角兽主要产生于产业互联网系统。(来源:《黄奇帆:如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来源媒体:《瞭望》微信公众号)

解析“新基建”背景下产业机遇

2020年对于数字经济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及工业互联网的正式起步。

随着5G技术的全面铺开、“新基建”项目的正式启动以及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逆势上扬,这一切皆表明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迎来了形成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

数字经济产业对社会整体发展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其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将对制造业、城市基建、金融业、物流业带来无与伦比的强劲动能,具有明显的引领时代经济前行的重要属性。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并对中国经济及产业结构未来的革命性改造充满信心。

下一阶段,我国将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消费互联网为抓手,借助疫情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等外生因素继续提升行业整体空间上限,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同时尽可能消除目前较为普遍的同行业恶性竞争、商业化模式滞后、客户隐私泄露等行业短板。

二是以产业互联网为抓手,继续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深度赋能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做到降本增收,并针对不同产业链形成可循环、高效益的开发模式。

三是以“新基建”为抓手,在“新基建”三个方面、七大行业体系之下,持续完善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附加值产业链方面的投资规划,以投资带动产业集聚朝着更大规模、更强吸引、更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进。

当疫情过后,社会进入新常态,各类在线经济载体,包括办公、医疗、娱乐、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都将获得保留,并成为我国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新起点。

在今后的在线经济活动中,随着数据叠加效应显现,应当优先保障所有参与其中的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尤以金融和货币系统的安全性为重中之重。此外,应当着眼确立全球化背景下产品的国内外供需平衡关系,产业互联网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核心作用。(来源:黄奇帆:“新基建”带来哪些产业新机遇;来源媒体:《深读财经》公众号)

04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产业互联网

为什么说金融科技核心的基础是产业互联网?

金融科技核心的基础是产业互联网,还不是以消费互联网为基础的网贷。它核心的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而不是一般的网民。

在这个意义上,很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到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科技,我们可以把它叫成一个复杂的名称“产业互联网金融”,这是真正的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载体。

金融有金融的基因,金融业务的本质是要处理好信用、杠杆和风险的关系;数字化平台也有自己的基因,它特有的“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的信息,具有强大的颠覆性,从而对经济社会产生更强大的推动力。五全信息和金融三位一体基因的有机结合,就是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业互联网,主体是产业互联网金融,而成功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必然是这两个优势的有机结合。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 1.0 是主办银行模式,银行和企业是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只是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

供应链金融 2.0 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金融 3.0 是数字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取每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动态、每时每刻的数字信用。此时,供应链生态圈将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资金流动清晰可见,在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将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供应链金融 3.0 才是这一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生态。(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未来产业互联网中的大量企业间交易用什么支付手段解决?

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大量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支付已经渗透到中国电子商务的每一个交易过程,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但是传统的移动支付也有自身的弊病,比如需要绑定银行账户、需要网络支持、非匿名性、交易额度受限等等。这些问题使得这些现有的移动支付手段大多用在 2C 层面的小额支付场景,一旦涉及到产业互联网中的大量企业间交易,目前的移动支付手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2019 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以后,困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如何构建企业间可信、便捷、移动的结算体系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近日,数字人民币已经在苏州相城区开始测试。从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截图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币也可以实现扫码、二维码收付款功能。因此,理论上中小商户可以直接打开钱包(数字货币分发机构 APP)进行收款。从收款账户来看,此次收款方为“中国人民银行(DC/EP)”,说明未来数字账户可能是直接开立在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它的交易、流通是通过个人-钱包(支付电子工具)-央行(清结算)-个人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仅仅是数字货币账户的分发者,不是数字货币账户的开立者及交易者。

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阶段由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国有银行发行,未来可能会允许其它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在使用便捷性上,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还会支持离线支付、芯片卡刷卡和手机近场通信支付等,便利性极高。传统的支付宝、微信在移动支付上的垄断地位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他们建立在支付业务导流上的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截至2020年4月2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申请了涉及数字货币的共 84 项专利。内容涵盖数字货币生成、投放、流通、验证、兑换、回收等解决方案;数字钱包的开通、升级、密钥更换、存币、支付、查询、货币兑换、注销等方法和软件系统。目前来看,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投放、交易和回笼过程都已经实现,基于 DCEP 的新结算体系呼之欲出。DCEP 的价值不仅仅限于传统纸币的 M0 替代,其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可以参与未来国际贸易中全新的数字结算体系的构建,因此是形成互联网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之一。(原文来源:《黄奇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六个战略思考》;刊登媒体:《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公众号)

金融科技发展的主体是产业互联网金融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互联网金融目前没有行业标准定义,我认为产业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产业互联网发展,通过金融科技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统称,当前主要是基于产业互联网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微业贷)、助贷超市等形式,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形式。

产业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的联系与区别主要是:产业互联网金融是消费金融向上游产业端渗透,产业互联网金融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活动经营为场景提供贷款服务;消费金融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消费为应用场景提供贷款服务。

(一)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专利发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截至2018年中国小微企业有9318万家,占比88%。小微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只占企业贷款的37.6%,金融资源分配显然不够合理,产业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在于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二)各类因素叠加金融科技技术储备迭代,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2016年前后,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被应用到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当前市场上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产业互联网服务商等机构试水C端风控技术在B端的有效性,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了产业互联网金融产生,并且在快速发展,不断丰富。

产业互联网金融依托产业互联网,价值来源于金融赋能产业能力提升。产业互联网金融依托产业互联网服务,基于B端经营融资需求,行业价值来源于金融赋能产业能力提升,这一点与C端消费金融满足个人超前消费需求的价值逻辑不同。产业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供给体系的优势在于将企业服务数据与金融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信息流转带动信用流转,从而解决传统金融供给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互联网金融有五类基本构成要素。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构成要素分别为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产业互联网应用、金融科技及金融服务机构。我认为未来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节点在产业互联网应用与金融科技两个部分,这一点类似C端的消费金融。

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_https://www.izongheng.net_工业互联网_第3张

(四)产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商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有四方面优势。中小微企业天然具有生命周期短、业务规模小、抵押资产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过去我国采用城商行及农商行服务当地的做法,效率并不够高,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产业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可以有效解决获客成本、信息孤岛、智能风控、审批效率等问题。

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_https://www.izongheng.net_工业互联网_第4张

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目标将专注于中小微企业金融市场。一是产业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不足;二是大型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一般采用本地化策略,产业互联网提供商提供定制化服务,产业大数据不好采集;三是中小微企业预算有限,偏好低价甚至是免费软件,一般愿意接受标准化服务,服务商可以获取大数据;四是大型企业信用好,融资手段多且成本低,已经被银行服务覆盖,中小微企业则因为风控原因,仍为蓝海市场。

金融科技能力是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亟待验证解决的问题。由于B端企业法人和C端自然人的巨大差异,同时中小微企业固有的生命周期短、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目前行业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是用核心企业弥补中小微企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脱离核心企业信用,仅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大数据风控,目前行业正在进行可行性验证,部分龙头企业已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如微业贷),未来完全依靠金融科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模式,还有待时间验证。

(五)区块链是解决资金方信任中小微企业底层信用的新桥梁。过去,中小微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是行业的主要问题。区块链的产生,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底层信用与金融机构添加一座新桥梁(如解决票据流转、仓单重复质押等问题),有效解决资金供需双方的矛盾,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各类基于区块链的跨境金融平台、贸易融资平台发展迅速。

(六)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升级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基础最好。金融的底层逻辑是信用,传统供应链金融本质是通过核心企业信用弥补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信用,但现实情况中四流合一很困难(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制约行业发展。

由于供应链金融行业存在时间较早,行业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已有不少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探索金融科技,因此发展基础最好。

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_https://www.izongheng.net_工业互联网_第5张

上图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近三十年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 1.0 是主办银行模式,银行和企业是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只是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

供应链金融 2.0 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金融 3.0 是数字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取每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动态、每时每刻的数字信用。此时,供应链生态圈将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资金流动清晰可见,在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将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供应链金融 3.0 才是这一领域金融科技的新生态。

更进一步,供应链金融 4.0 是以产业互联网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是今后最具备想象空间的发展趋势。以产业互联网服务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最诱人之处在于未来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将企业法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像自然人一样建立画像,提供金融服务,最终形成了供应链金融的 4.0 版本。

供应链金融升级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标志在于风控方式的转变。供应链金融在风控中一般关注三个点,分别是贸易的真实性、资金的自偿性及交易的可控性。根据机构调研,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方式仍以传统风控手段为主,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风控技术应用仍然较少,我认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在于风控手段的转型。(来源:《黄奇帆:数字化经济的底层逻辑》;刊登媒体《混沌大学》微信公众号)

供应链金融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核心企业信用无法多级传递

采用区块链电子凭证进行债券凭证拆分流转

仓单重复抵押、造假

区块链+IoT

产品溯源问题

区块链

ABS融资底层资产真实性问题

大数据+区块链

金融科技未来发展路径是产业互联网金融

产业互联网金融是机构通过金融科技向产业生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的统称,产业互联网金融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场景,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由于产业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目前数字化的比例仍然很低,金融服务还远未达到面向个人端的数字金融智能化和便捷化程度,是金融科技发展下一个蓝海。

产业互联网金融现实意义在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还是世界性的难题。不仅仅是银行自身的问题,还与中小微企业自身特点相关。小微企业属于金融业长尾客户,存在抵押品不足、信用资质差、信息不对称、生命周期短等问题。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也存在着获客难、尽职调查成本高、担保物不足、风控流程长以及成本过高的问题。借助产业互联网金融,通过“五全信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微存在的信息、信用孤岛,为小微企业提供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

目前,产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节点已经逐步打通,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金融的底层逻辑是信用,在“五全信息”的驱动下,企业信誉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以信息流转带动信用流转,从而解决传统金融供给无法解决的问题。(来源:黄奇帆《5G背景下数字化平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路径》;刊登媒体《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微信公众号)

产业数字金融的五大价值与三个坚持方向

产业数字金融被认为是金融科技经历互联网金融之后的全新发展阶段。产业金融发展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即:

以银行对公业务为代表的产业金融 1.0 阶段;

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产业金融 2.0 阶段;

以产业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全新的产业金融 3.0 阶段。

它拥有五大发展价值:

一是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将产业链各企业主体经营情况全数字化、透明化,让产业链上各类企业获得平等的金融服务基础,让金融机构能够在技术赋能的帮助下直接深入过去无法服务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提振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活力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手段。

二是提升我国金融服务的科技水平,引导社会金融服务从主体信用向交易信用的创新转变。产业数字金融作为产业金融服务的 3.0 阶段,充分利用了智慧科技时代数据客观、公允、难篡改、智能应用广的特点。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逐步引导金融服务从过去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看重企业主体担保、抵押,核心企业确权、增信的模式,向只关注交易信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融资环境转变。

三是为实体经济带来显著的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带来数万亿规模的成本减负。数字技术的特点是每 1% 的小小改变,就会带来无法想象的显著变化。实体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量固定资产粗略测算超 100 万亿,如在全社会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每降低企业这两块资产 1% 的融资利率,就能为实体企业减少总量超过 1 万亿的融资成本。这种效果在社会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中,发挥的效果更加显著。

四是有效控制全社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往往伴随高风险而被市场诟病、怀疑。但产业数字金融恰恰是有效控制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创新。产业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最大限度透明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使虚假贸易背景、虚假交易过程、虚假资金往来、虚假账户管理、虚假数据等传统金融风险点无处遁藏。产业数字金融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暴露、极大降低当前金融系统中各类潜在的风险,打造一个全透明化的数字金融市场。

五是为监管机构提供数字监管、科技监管的有力武器。监管机构亦可使用数字技术,实时监控各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金融的服务过程,并通过基于实时数据的预警模型提前揭示潜在风险,这将显著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监管科技能力。

与服务 C 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同,聚焦于服务B端产业链的产业数字金融,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技机构和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共建生态。产业金融市场体量是消费金融的若干倍,服务的要求和专业度也与消费金融不可同日而语,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一定不是单靠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力量能够完成的,两者谁也不能取代谁。科技公司提供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场景服务,坚持各司其职,保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方能实现产业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效果。

二是坚持严把准入门槛,吸取消费互联网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产业的数字化是一项门槛很高的科技技术,特别是要能满足金融机构严格的风控要求,不是任何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简单的系统对接和数据采集就是产业数字金融,而必须对产业金融服务全流程进行深度科技赋能,真正实现数据的四流合一,需要对金融和科技都有较深理解的平台和团队方可构建生态,金融机构要审慎选择对金融和科技均有较深理解的科技平台,审慎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三是坚持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初心。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金融,一定要切实为实体经济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而不应增加企业金融服务的额外成本,数字平台要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益的科技桥梁。(来源:《国家创新发展战略》2022年3期)

金融科技应遵循的原则与模式

金融科技有两个基因,并不改变金融的传统宗旨与安全原则

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任何金融传统的宗旨以及安全原则,在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都不但要把网络数字平台的好处高效的用足用好用够,还要坚守现代金融形成的宗旨、原则和理念。

金融科技有两个基因,一是互联网数字平台的基因——“五全信息”,二是金融行业的基因,在一切金融业务中把控好信用、杠杆、风险的基因。

互联网运行有巨大的辐射性和无限的穿透性,一旦与金融结合,既有可能提升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效益和降低风险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系统性颠覆性的危机的一面。互联网金融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原则,必须持牌经营,必须有监管单位的日常监管,必须有运营模式要求和风险处置办法。不能“无照驾驶”,不能百分之十五、二十的高息揽储、乱集资,不能无约束、无场景的乱放高利贷,不能对借款人和单位的钱用到哪里一概都不清楚,不能搞暴力催收、堵校门和朋友圈乱发信息等恶劣行为。

消费互联网金融和产业互联网金融合理的发展模式:数字化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有机结合

科技金融的发展可以互联网+金融,有条件的网络数据平台公司,独立发展金融业务,也可以是金融企业+互联网,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自身需要的互联网数字平台,但是科技金融最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网络数据平台跟各种产业链金融相结合。

否定和整顿P2P,并不等于拒绝网络贷款。实践表明,网络贷款只要不向网民高息揽储,资本金是自有的,贷款资金是在银行、ABS、ABN市场中规范筹集的,总杠杆率控制在1:10左右,贷款对象是产业链上有场景的客户,还是可以有效发挥普惠金融功能的。全国目前有几十家这类规范运作的公司,8000多亿贷款,不良率在3%以内,比信用卡不良率还低。

当然,科技金融不仅仅是科技公司自身打造的金融融通公司,其最合理、最有前途的模式是互联网或物联网形成的数字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有机结合,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形成数字金融平台并与各类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结合形成基于互联网或物联网平台的产业链金融。在消费互联网(toC)时代,基于人类消费的同一性、同构性,几乎可以一刀切的模式对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开展活动,在产业互联网(toB)的时代,基于产业的复杂性、异构性,一个工业产业链与物流供应链的数字化平台是完全不同构的;而一个医疗药品供应链与消费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平台结构也完全不相同。

基于此,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一个有作为的网络数据公司,分心去搞金融业,一要有金融企业所必需的充足资本金,二要有规范的放贷资金的市场来源,三要有专业的金融理财人士,还要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无异于弃长做短、自讨苦吃。所以,一个有作为的数据网络平台公司,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深耕各类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各行业的“五全信息”,提供给相应的金融战略伙伴,使产业链金融平台服务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运行风险下降,坏账率下降。

从国际经验看,一般性互联网平台公司绝不敢随意染指金融业务,美国的Facebook、亚马逊、雅虎等平台公司都很大,股价市值同样可以达到数千亿、上万亿美元,但它们再大都不敢轻易染指金融业务。

形成明确的各方多赢效益原则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各方多赢的效益原则。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基于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构性,一些网络平台公司的盈利模式往往一靠烧钱取得规模优势,二靠广告收费取得一定垄断效益。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结构不同、模式不同,任何网络数字平台的发展,不能靠简单的烧钱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不能让客户中看不中用、有成本无效果、长期赔钱,这是不可持续的自杀行为。

合理的网络数字平台,应通过五种渠道取得效益、红利:一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金融业务的工作效率;二是实现数字网络平台公司和金融业务的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优化红利;三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筹、统计、调度,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四是由于全产业链、全流程、全场景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和风险;五是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合理的返还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和金融方及数据平台经营方,从而产生万宗归流的洼地效益和商家趋利集聚效益。

同样,与网络数字平台合作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通过四种优势为合作项目取得效益和红利:一是低成本融资的优势。金融企业在获取企业、居民的储蓄资金和从人民银行运行的货币市场获取资金的低成本优势。二是企业信用判断的优势。网络数字平台对客户信用诊断相当于是X光、是CT、是核磁共振的体格检查,代替不了医生临门一脚的诊断治疗。对客户放贷的实际净值调查信用判断以及客户的抵押、信用、风险防范,本质上还要金融企业独立担当,这方面金融企业更是强项。三是资本规模的优势。网络数据平台尽管可能有巨大的客户征信规模(百亿、千亿、万亿),但资本金规模往往很小,要真正实现放贷融资,自身至少要有相应的融资规模10%以上的资本金。只有银行、信托、保险等专业的金融公司有这种资本金规模并与时俱进的扩张能力。四是社会信用的优势。不论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习惯,还是老百姓存款习惯,企业投融资习惯,与有牌照、有传统的金融企业打交道往往更放心、更顺手、更相通。这方面,专业的金融企业比网络数据平台更为有利。

基于上述五项+四项分析,网络数据公司与专业的金融企业的合作确实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是最好的发展模式。(来源:《黄奇帆:数字化经济的底层逻辑》;刊登媒体《混沌大学》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产业互联网大视野,图片来源:网络。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删除!

万字长文详述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梳理黄奇帆最完整产业互联网观点_https://www.izongheng.net_工业互联网_第6张2024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