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无意义值班何以愈演愈烈?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3.0w) 2024-09-17 17:20:07

“报告领导:今日值班一切正常,啥也没丢,钢琴没丢、楼道正常、桌椅正常、校训没丢……”今年年初,一名天津“80后”体育老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在假期值班的视频,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调侃这种值班的无意义,引起很多教师的共鸣。

如今体制内单位、部门的值班压力越来越大,基层对于一些形式大于实际的无效值班,抱怨声也越来越大。王民在某地级市市场监管局、民政局、政府办多个职能部门都待过,对各种值班也深有体会,他说:“有责无权、权责脱节。很多单位和部门值班并没有紧急调度处置应对紧急情况的责任,但是有权部门印发文件要求‘一律值班’,隐形转嫁了值班责任,但是权力并没有随之分配。本质上还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评论:无意义值班何以愈演愈烈?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1张

值班的发展历程

值班值守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前哨”,是保障党委、政府机关全天候运转的重要枢纽,是确保紧急突发情况、突发事件及时应对处置的重要制度安排。

体制内的值班值守施行已久,通过文件制度化也已经有30年。

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值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办公厅要设有值班室或值班人员,并保证昼夜24小时有人值班。

当时,国务院办公厅值班室根据领导同志的指示,分两次检查了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的值班工作情况。从检查结果看,有少数地方和部门的值班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和部门未设值班室或夜间不安排人员值班等。

通知指出,值班是各级行政机关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值班室和值班人员要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和本机关领导的指示,为领导处理紧急、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做好服务工作。

值班制度向更大范围延伸是在5年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府系统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搜集、处理和报送制度。

此后,每逢春节等节假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会发布加强节假日期间值班值守工作的通知,并通过值班系统对各地值班情况进行督查。

同时,公安、消防、应急、交通等部门历来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还会在自然灾害频发等特殊时期下发类似《关于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强调值班值守纪律。

但一些干部告诉记者,在很多单位,值班已经成为了一种俗成规定,脱离了单位实际的定位和工作量。如今那些不直接面对一线突发情况的二三线部门、单位,比如团委、文联、残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也要硬性值班。由于并无具体的值班任务,这些单位的值班值守常常沦为形式主义的摆设。

“到了需要值班的时候,特别是乡镇,就会在群里发白头通知,不允许干部离开。”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

“过去因为交通、通讯不发达,信息传递不到位,确实需要有人值班应对应急的情况。但现在通讯手段已经这么发达了,很多部门却还没有调整这个制度。”“办公楼下有保安室,保安24小时在岗,晚上也会巡逻多次,我们这种行政单位又不是应急、林业等特殊部门,24小时值班值守有多大必要呢?”一些受访基层干部抱怨。

有干部认为,普遍的无效值班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讲平均”思想的体现。王民说,“现在值班补贴已经取消情况下,如果仅仅是重大职能部门值班,一部分干部就会怨声载道。出于实际考虑,干脆就‘一刀切’,美名其曰‘饱和式应急值班’。”

他补充说:“像市场监管部门的值班任务和责任就很明确,比如节假日市场秩序维护、及时处理投诉举报等都很有必要。但在民政部门,除了救灾兜底的科室,是否都必须安排值班,就值得商榷。”

值班的溢出现象

“现在一到寒暑假或重要节假日就要求干部带班值班,如果遇到节日跟周末连在一块,就三天都得带班值班,所以不过节反而更轻松点。一旦连在一块,就都得到学校。”一名高校领导干部向记者说。

学生放假了,老师却被“困”在学校里;管理服务对象过周末了,干部却得到单位枯坐。很多体制内工作者叫苦不迭。

原本,值班制度的初衷是保证正常工作的进行,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既为紧急处理一些事项,也为了保证临时性的政策通知能够贯彻落实,或是实现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这种制度本身是很有必要的。问题是现在到了基层,产生了很多无意义值班。

一些在编人员很少的单位,每个人很快就会轮到值班,有时甚至一个月要值多次班。某地市委编办工作人员魏明告诉记者,单位在编人手有限,值班轮换很快,另外作为本地人,他常常被排到节假日值班,“已经连续三个节假日被排到值班了,我也很想陪陪家人呀。”

一些二三线的务虚部门的值班干部甚至向记者坦言,值班的时候大多无事可做,到岗后玩玩手机、发发呆,主要是等纪委监委或者目标办、巡察办的“查岗”电话。

在都江堰市委党校(成都村政学院)教授邓蓉看来,有一些无意义加班与工作划分上科学性、精准性的缺失密切相关。

她举例说:“比如地方搞会展,就是阶段性的工作,而不是突发事件。这种阶段性的工作会涉及哪些部门,应该有哪些部门值班值守,就需要科学分类。”

其中就涉及基层怎样科学地分辨某项工作是日常性的、阶段性的还是应急的。还有这些工作到底涉及哪些单位和部门,很少有人能做这样的科学规划,领导也疲于应付,所以干脆“一刀切”。

某地国企员工在近期向上级建议称:“如果是在关键地区和关键岗位等特殊条件下,值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市区里办公楼安排如此多人进行日夜值班不知道有何意义,楼里有监控也有保安同时也配备烟雾报警器等,如若只是担心发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各单位轮流派值班人员即可满足要求。平均每个假期办公楼里都有十几名人员值班,只是在值班室里干坐着。希望领导考虑减少无意义的值班值守。”

邓蓉说:“有的领导干部潜意识中有一种平衡意识,有些部门在值班,其他单位最好也‘作陪’,这就叫值班加班的溢出现象。”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现在出现的无意义值班跟值班制度最初的价值定位是相违背的。无意义值班在基层愈演愈烈,跟基层的运行体制、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工作水平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源头是上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事情太多。有些单位想利用值班来无形地延长工作时间,来应对上级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工作任务,比如准备材料、迎接检查、筹备会议等。”

“说到底,基层的无意义值班是为了应对上面政策下达、通知下达、任务下达的完成需要。”他补充说。

层层加码是为了规避责任?

近年来,无实际意义值班值守逐渐泛滥,基层身上的值班压力不断层层加码。

某地为保平安促和谐,要求大假期间“六个不发生”,层层加码下,市一级变成“八个不发生”,到了乡镇街道则演变为要求村(社区)“十个不发生”,如此加码之下,势必增加值班值守人员规模和工作强度。

“总的来说,这就是牺牲了效率、成本来确保安全稳定的一种措施。”有基层干部说。

即便有些地方已经发文要求减轻相关领域、单位的值班压力,但下面在执行时还是会走样变形,换着方法让人不得不值班。

“学校的值班重新排,行政人员必须值,各处室干事也要参加。”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多地已经明确取消了教师假期值班,但河南、江西等地仍有学校继续无意义值班。有些地方名义上改为领导干部值班,实际是让一线教师顶着“中层干部”的名义到岗值班。

“小刘明明是去帮群众解决问题,结果上级突击检查值班情况时,打电话到办公室没人接,我帮他解释了半天,搞得好像单位没有人值班。他离岗之前还在办公室门上贴了条子,留了电话,也给我报备了。还好那天很快联系到他,他也留了工作照片。”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天津市和平区某街道党政办领导何旭因下属值班问题差点被问责。而实际上小刘明明是去干实事,却被认为是工作态度差。

庄德水说:“现在一般把值班作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政治表现的体现,也是领导干部政治表现的体现。无人值班会影响单位的整体形象,还会影响领导干部的政治评价考核。甚至有些单位会把值班的情况纳入到年度考核,哪些部门值班状况好,就被认为工作态度好,哪些部门没人值班,就被认为态度不好。”

“节假日备勤本意是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现在节假日备勤除了要参加视频调度会,还要外勤检查企业问题,既没有给基层人员减负,也没有给企业减负,还要应付市局的督导……”某地应急管理局分局基层干部向当地阳光热线问政反映。

对此,庄德水说:“实际上,现在临时性的和突击性的事项相对来说比较少,日常工作有规律性,相关人员值班就行,没必要每一个部门都派人员进行值班,这实际上造成了人员臃肿。”

无实际意义值班值守的扩大化,实际是一些上级部门、领导规避责任的体现。

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桂华看来,“值班是官僚系统应对突发问题的一种简单办法,至少出了问题,在非主观因素的情况下,值班人员能第一时间到场,在这个方面至少不会被问责。有时候这显得形式主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体制运行的自然结果。”

有负责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相关工作的干部认为,“上级部门不应为了检查而检查、为了突击而突击,业务部门也不应把本应在日常完成的工作安排在值班时间做。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把工作安排在休息日、节假日就能体现其对工作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日常工作转移,增加下级部门、基层干部的负担。并且,节假日的突击检查很容易造成两个后果,一个是紧接着的工作疲软,另一个是突击检查值班工作内容的常态化。”(根据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作者:曾那迦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官察室”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