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鲲传播辛鑫:AI竞赛的媒体之惑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9w) 2024-11-03 08:54:16

有鲲传播辛鑫:AI竞赛的媒体之惑_https://www.izongheng.net_人工智能_第1张

纵横网讯   中国媒体把焦点放在信息传播,传播方式越多元,信息就能接触到越多人。西方传统新闻界重视观点的表达,虽然很难谈得上客观中立,但是内容的多元比传播方式更受到注意。

最近出席论坛听到的演讲或者看到的一些文章,很多这样开头:“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然后就听到很多人热情拥抱人工智能,分享各自的应用场景,深深感受到我们已经处于一片生成式AI的红海。

中国媒体在AI使用方面更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AI使用是全方位的,从拍摄、制作,到多位著名主持人的数字人虚拟分身,可以让一个数字人说100多种语言。

我特别喜欢央视用AI制作的动画片《千秋诗颂》,六集节目介绍了李白、杜甫、高适、骆宾王等唐代诗人的作品,展现了传统绘画的韵味和诗词之美,它还有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等版本。整体来说,已经是一个内容和视觉都让人赏心悦目的知性动画,文生视频技术虽然细节上还有待改进的部分,但是我相信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如果制作续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在AI应用上勇于创新,去年10月就开始每天用记者的数字人分身播报早晚新闻。以前分身乏术的新闻工作,在分身有术后,真人记者可以去做第一线的采访工作,由数字人分身在屏幕上播讲,这个做法还省却了拍摄主播在摄影棚讲话的工作。

今年9月14日澎湃新闻成立了派生万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他们媒体转型与融合上的经验和技术,组建出一套内容生产、审核、发放的应用工具。这套工具“派生万物”,可以帮助媒体、企业快速生产可供传播使用的内容,不仅供媒体内部使用,它已经成为一套商业产品,已经有多家企业成为他们的用户了。

AI的发展和应用在中国势头迅猛,因为它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获得国家大力支持,当然也必须接受更严格的内容管理,如果遵循管理,就能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中国传媒在AI应用上,不仅很前卫,“内卷”文化也开始发挥作用。

我私下向一位AI专家请教时,他说:“中国的内卷文化可能自己拖垮AI的发展,以媒体来说,用AI辅助新闻生产,释放人手去做深刻的内容,这是理想,而实际上深刻的内容没有人看,还是短平快的东西点击率最高。”

西方传媒界大多从传统媒体应用上,以AI解决和优化新闻报道的工作流程,比如做语音与文字互转、翻译、检查文字、建议标题、建议新闻跟进、部分信息查证、改进推荐机制、改写和缩编内容给不同平台使用,包括podcast等等,他们比较不对创新应用趋之若鹜,比如数字人对这些大媒体来说,还是“深伪”(Deepfake)。

西方媒体对自己的新闻资料和数据的保护也比较关注,比如《纽约时报》对OpenAI和微软采取法律行动,指这两家科技公司侵权,使用他们的新闻资料库训练自己的大语言模型。要求他们承担数十亿美元的赔偿并销毁相关数据。

另外也有西方媒体采取不同的战略,比如美联社和《华尔街日报》母公司新闻集团选择与OpenAI合作,用他们的文本档案库来训练AI,回报是可以利用OpenAI的技术和知识加强自己的新闻业务。而《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等则选择开发自己的AI工具。

西方媒体打的算盘不一样,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尽力保护好本身的资源,减少被剽窃甚至被取代的风险。

中国和西方主要媒体在AI时代都不拒绝科技赋能,可是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大家的底线却不一样,值得密切留意。中国媒体现在把焦点放在信息传播,传播方式越多元,信息就能接触到越多人。西方传统新闻界重视观点的表达,虽然很难谈得上客观中立,但是内容的多元比传播方式更受到注意。

新加坡虽然小,但因为我们在很多方面处在东西方交汇处,受到两边的刺激与影响,根据英国Tortoise Media最新全球AI指数报告,新加坡AI指数综合排名从2023年的第六名跃升至第三,因为我们在投资、创新、实践三个方面表现优异。

新加坡在科技应用和发展上属于乐观派,对新事物一直抱着乐于了解和学习的心态,对各方面的AI科技,包括生成式AI,政府都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各领域探索和应用。

在鼓励创新和开拓的同时,监管部分也不能忽视,因为人类虽然开拓了AI,但科学家都承认,对于它的潜在能力和风险,我们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什么时候放宽,什么情况下抓紧监管?这是必须深思的问题。

今年10月15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选举(维护网络广告诚信)法案》,禁止任何人散播由数码生成或窜改的网络选举广告,包括用深伪科技生成的数字人,即使数字人讲出的话是候选人自己写的。

新法令和其他国家对相关监管相比,别具一格。它不一刀切地禁止一切AI生成的内容,而是很针对性地防范深伪。在我看来,这是维护“真”,防止以假乱真的重要一步,值得媒体在AI科技应用时仔细思考。

我也倾向于开放学习但是谨慎运用的态度,用AI生成的图像起初会引起好奇心,但看多了会出现审美疲劳。此外,长时间接触虚拟对心理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真”的追求还会迫切吗?

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传播渠道固然要紧紧把握,但如果没有可信的好内容,我认为传播的意义会变得浅薄。所以我坚信,面对新时代和科技,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或取而代之,而是要鼓励多用,跨过技术门槛后再以原有扎实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去掌握新科技带来的好处,才不会在虚拟中迷失。

编辑:楚楚

审核:肖战

有鲲传播辛鑫:AI竞赛的媒体之惑_https://www.izongheng.net_人工智能_第2张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