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这几天,临时回了趟老家。
跟当地政府的朋友,聊了一下,变化很大。
朋友说,最近压力挺大,年后上面要求,各组织机构加速接入AI,提高政府效率。
公务员必须会用AI,优化工作流,彻底打破“一杯茶、一张报”的惰性。
当然,存量公务员的铁饭碗不会变,但新增编制岗位,会大大缩减,还有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的岗位需求,可能被消灭。。
这意味着考公这条路会格外“内卷”,彻底走向“地狱级”难度。
谁都没想到,AI第一步会取代的工作,竟然是铁饭碗。
仔细想想,也是这样。
用AI三分钟生成一篇满分公文,那么“笔杆子”,到底还有什么用。用一台机器,点几下,就能解决大部分政务问题,还需要叫号,去窗口办业务吗?
中国公务员整体都是“溢出”的,且工作逻辑大部分都存在同质化、流程化、程序化,而这正是AI所擅长的领域。
我随便查了一下,发现深圳、广州、无锡、赣州、重庆、成都、江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等城市,都已经接入了AI,应用于城市大脑建设、市民服务、政企服务、涉外事项等事务。
其中深圳引领前沿。
研究出来的“AI数字员工”,覆盖了公文处理、执法文书生成、招商引资等11大类240个场景。
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可“秒级”生成初稿;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实在太强了,而且怎么用都没脾气。
第二件事,是上面要求,组团去杭州学习。
这段时间,杭州“六小龙”科技企业彻底出圈,直接让杭州甩开成都、苏州、武汉等二线头部城市,成为绝对领头羊。营商环境跟深圳相当。
其实对这件事,我持怀疑态度。
前些年,我记得深圳科技爆火的时候,就引发了去深圳学习的新潮流,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跑过去学习,结果还是那个老样子。
为啥呢?
大部分城市只能学到表面,而非精髓。
精髓到底是什么?
拿春晚上扭秧歌机器人制造商,宇树科技的故事来讲。
王兴兴当初在大疆待了一段时间,觉得团队人也挺一般,然后自己出来创业。
在宇树估值一个亿时,王兴兴资金链几近断裂,没钱了,我一个朋友发现了这个潜力项目,准备要投的,群都拉了。
结果,杭州政府太强了,直接送钱给王兴兴,同时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派专员上门服务指导。
为了让宇树机器人有曝光,直接在亚运会上给机器狗安排节目,让全球人观看。还在春晚节目舞台上,杭州给全程背书,拉链条,强化宇树机器人。
给资金、给地方、给服务,导致其他机构资金投资泡汤,最后错失了这个黄金机会。而宇树机器人,已经占有全球份额60%以上。
要知道,杭州并不是看到一家企业发达了,才愿意招商投资,而是在仅仅是雏形初创的时候,就给予最高重视和服务,和一系列的支持。
真正做到放低姿态,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然而其他城市呢,对此很难做到。
比如山X某招商会,要求饿了一天的企业家必须等领导讲完话,鼓完掌,才能进食。
山D成某县市监局一个科长,直接来一句:
“说句难听的,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
结果一个是经济增速倒数第一的省,一个是在贫困线挣扎的县。
有时候想想,有些地方穷是正常的,而且穷得很稳定。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一个地方的生命力是什么?经济来源又是什么?
时代已经不同了,那些高高在上,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会彻底遭受历史的唾弃,而真正愿意放低姿态,真正服务于企业和人民的地方,才有未来。
利他,才能利己。
未来一个城市最主要的部门就是招商引资,尤其是在土地财政无以为继的新时代里。
这不,刚刚,于东来官宣,要在郑州开第一家胖东来超市。
其实胖东来一直都不愿意外扩,而这次外扩的核心原因是,河南省委书记特地跑过去调研,邀请。
想让胖东来“擦亮河南民营经济金字招牌”。但想想,胖东来都火了多少年了,这才想到要引进。。。
不止抢企业,接下来抢人才,才是重头戏。
过去抢人大战轰轰烈烈,但事实上,背地里都被送到了售楼处,为了给楼市和房价续命,抢的是购买力。
年轻人到了一个地方,懵了,连个工作机会都没有,兜兜转转,只能背着行李,再回到北上广深。
要说诚意,还得学学深圳,刚刚发布公告,要进行“超常规”引才。
应届生求职直接提供15天免费住,而青年创业最高给予100万资助。
注意,只是创业补贴资助,而不是投资要回报。这才是诚意。
年轻人去大城市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科技潮来临后,将会创造无数高薪就业岗位,虹吸更大规模的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生活系统支撑,又会带动大量的服务业就业。
就拿外卖行业来讲,京东刘强东,宣布高调进军,为啥呢?
一方面,外卖就是天然广告,看看大街上身穿“京东外卖”流动的外卖员,就是品牌的规模性传播。
另一方面,城市外卖需求量还会继续上涨,经济复苏以及繁荣,都需要大量服务业人群。
刘强东很厚道,直接承诺给外卖兄弟五险一金保障,而且抽成非常低,打破美团垄断,也迫使其做出五险一金的让步。
外卖员有了保障,成为“社会正式工”,这才是惠民的大好事。毕竟这是解决上亿人口的服务业蓄水池。
这几天回老家,发现大小饭店都是满满当当,小城生活更注重感情链接,聊了一下,感觉大多数人都还是相对满意的。
内地的好处就是地域足够大,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归宿。
可以奋斗,也可以躺平。其实躺平也没什么错,人活一辈子,自洽就好。
而中国香港、韩国那些地方就不一样,年轻人很累,很多住鸽笼,但很难找到“避离”的地方,只能硬着头皮参与。
其实在楼市角度也一样,并不是说一二线就一定好,只是相对更符合财富投资的规律,适合奋斗造梦。
而三四线并不是差到不发展了,只是机会相对较少,需要挖掘。慢节奏,房价低,压力小,更适合养生养老,诗与远方。
三四线更像是一个家,能带来稳定的安居乐业的场景。
只是每个人的需求和诉求不同,自己喜欢就好,不必比较和强求。而且未来AI时代,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生活便利性,以及物资的丰富度都会高度对齐。
所以有时候还觉得老家人生活还挺好的。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