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网讯 美国西北大学的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微型心脏起搏器,比一粒米还小,可以直接以注射器植入体内,用完后也可溶在体内,不需做手术取出。
研究员说,这款起搏器预计2、3年内可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微型起搏器长3.5毫米、宽1.8毫米、厚1毫米,比一粒米还小,与一个小型、柔软、灵活、无线、可穿戴的设备配对使用。当穿戴式装置侦测到不规则的心跳时,就会自动发出光脉冲来启动起搏器,这些短脉冲穿透患者的皮肤、胸骨和肌肉,控制起搏。
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这颗微型心脏起搏器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动物模型,以及已故器官捐赠者的心脏中证实有效,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心脏,尤其适合心脏细小而脆弱的新生儿。
研究共同领导者、西北大学实验心脏病学家伊戈埃菲莫夫说: “我们的主要动机是儿童,大约1%的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无论他们生活在资源匮乏还是资源丰富的国家。”
他指出,这些孩子接受手术后只需要暂时起搏,大多数患者的心脏会在7天内自我修复。“这7天绝对至关重要。现在,我们可以将这个微型起搏器放在孩子的心脏上,用柔软、轻柔、可穿戴的装置刺激它,而且不需要额外的手术来去除它。”
目前的临时起搏器须进行手术把电极与心脏缝合,通过电线连接到患者胸前的供电装置。当不再需要起搏器时,医生或护士须拔出电线,过程中可能造成组织损伤。新的微型起搏器专为仅需要临时起搏的患者而设计,它所有组件都具有生物相容性,完成任务后可自行溶解在体液中,避免二次手术取出。
研究员说,这款起搏器预计2、3年内可进入人体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