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近期的回忆录引起了举世瞩目。然而,在众多书评中,似乎都没有介绍她如何评价中国的内容。
今天我带大家解开谜底。好吧,部分谜底。
我在11月27号买下这本回忆录,价格真不便宜,42欧元,相当于两年的微信读书会员。
翻开书后第一时间找到了跟中国相关的内容。
它出自书籍第五部分第二章,《Eine vernetzte Welt —— der Kreuzknoten》 之 Weltmächte Indien und China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默克尔并没有把关于中国部分单独列出来写,而是跟印度放在了一起。
总长度约九页。印度部分占了约三分之一,中国部分占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然后默克尔在第709页再次提到中国,以及她对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抱负的评价。
让我们进入正题:
默克尔以经济数据作为开篇。自2007年在德国举办的G20峰会后到2017年的十年间,中国人均GDP翻了三倍、印度翻了两倍,而美国的人均GDP在同一时期只增加了25%。
默克尔当时就意识到,基于中印经济的潜力,今后必然会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默克尔想跟这两个国家维持良好的关系。
2010年——出于以上原因——默克尔向中印领导人提出引入双边政府磋商机制的建议,后者均表示同意。后来就有了我们今天熟知的两年一次的中(印)德政府磋商机制。
自默克尔于2005年成为德国新一任总理后,她继承了前任施罗德的传统,尽可能每年对中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
2006年,中国占德国整体外贸的4.8%,到默克尔任期结束时,该比例已达到了9.5%。
每当默克尔对华访问时,她都会选择去参观不一样的城市。据她本人表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与其丰富的文化。
默克尔尤其对2010年访问西安的兵马俑印象深刻,并表示: “我从来都没有见到如此壮观的东西。”
在默克尔多次访华期间,她深刻意识到,人均收入翻了三倍到底意味着什么?城市的发展速度让她叹为观止。
2015年,在时任中国总理的陪同下,默克尔访问了合肥。当汽车在路上行驶时,默克尔开始数数,该城市到底有多少还在建设中(超过30层以上)的高楼大厦?当她数到第120栋时,就放弃了。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相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显而易见,比如北京的雾霾。尽管如此,北京在过去几年所获得成就也让默克尔赞叹不已,尤其是在降低(极端)贫困人口问题上。
默克尔第一次与现任中方领导人相遇是在2010年七月份。她在位于北京的中央党校作了一次演讲。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基于她在东德成长的经历——默克尔就某些问题给出了批判性的回复。她这样写道: “我并不想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我只是把它看作一个大版的东德。我无法断言,我对他们国家的判断与我在东德的经历无关这一保证是否说服了他们。”但“无论如何,我的马列主义知识使我能够就政治制度和共产党的作用提出准确的问题。”
关于中德体制差异: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关于个人在社会中拥有哪些权利以及谁可以通过援引共同利益来限制这些权利的问题。对我来说,社会中没有一个群体知道并决定所有其他人的最佳方式。”
默克尔继续说道,她与中国的合作是现实政治的典范。一方面,双方都知道彼此在哪些领域存在意见分歧,另一方面,确定合作关系的共同利益。
2014年,中欧开启l了所谓的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到了2020年年底——德国是当时欧盟轮值主席国——默克尔已跟欧盟委员会与相关机构就该协定核心问题达成共识。然而,在2021年,因某些问题,欧盟议会对中国部分官员进行制裁,随后,中方采取反制裁措施,其中就包括部分欧盟议会议员。此时,欧盟议会就全面投资协定的表决被暂停。默克尔就此次事件总结说:“我依然相信,全面投资协定的利大于弊,会改善现有投资状况。”
书中还提到一件趣事。当中方领导人对默克尔说,在过去2000年中,中国在1800多年当众都是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默克尔起初不信,于是让她的经济顾问Lars-Hendrik Röller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核实一下。经核实,对方说的是对的。基于此,中国回归属于历史常态,即所谓的“中国梦”。
紧接着,书中还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它被中方视为对多边主义的承诺。随后,默克尔又谈到了具有争议中国南海“九段线”问题、海牙国际法庭的裁决以及中方的反应。
书中最后一次谈到跟中国有关的内容是在709页。默克尔写到: “(中国想成为世界强国的)这种愿望是合理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并非由一个国家垄断(指美国)。”书中还有下半部分。大家今后有机会看原文吧。
默克尔还谈到“去风险化”和“脱钩”。她反对脱钩,因为它不符合德国利益。“为防止脱钩,需要谈判技巧。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解决人类的问题。尤其是疫情过后,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对话。”
来源:@新华二代在德国
上一篇